|
心理热线设置与接听流程发表时间:2023-03-23 13:30 《心理热线设置与接听流程》 本期课程讲师 秦琳老师,涵育心理工作室 联合创始人,心理咨询师,北京理工大学心理学硕士,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系统心理师(X-17-51),曾任李家杰珍惜生命大学生心理热线执行主任,曾任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热线接线员。 第一部分 热线的基本设置 所有的专业助人工作,都要在某一个框架下开展工作,不同的专业工作需要设置不同的框架。大家可以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今天的课程: 为什么要这样来设置热线? 为什么热线不主张不鼓励一个来电者不停的找同一个接线员来咨询? 3、为什么不鼓励热线员跟来电者线下交流? 今天我带大家重点来了解一下我们的热线设置: ·服务热线号码400-680-6101。请大家牢记这个号码,接线的时候会用到,比如“你可以把我们的热线转给你的朋友,我们的热线号码是400-680-6101”。 ·我们的工作时间。我们是24小时热线。有些求助者会有失眠的问题,“我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,可不可以给你们打?”答案是:“我们是有人值夜班的,如果你暂时打不通的话,可以稍微等一会再打,因为可能有有线忙的情况。” ·热线的工作范围。设定明确的工作范围能够使我们确切的知道工作筹备中需要的知识,这样解决问题就更有针对性。所以大家要记住这句话:我们的热线为抗击冠状病毒的工作人员和普通大众提供心理支持。 ·接线时长建议30分钟左右。当谈话进行了大概30分钟左右的时候,你就可以把对话向总结的方向去演绎,建议最长不要超过50分钟。 ·我们的资质。面对别人问你们是谁?你们的热线是什么资质?我们的统一回答是:我们是经过心理专业培训的志愿者,我本人是心理专业的学生或是专职的心理咨询师等,这里我们是可以实事求是的,是什么就说什么。 ·保持专业关系,不发展私人关系。进入专业化的角色后,你会发现在原有的工作框架下,才能更好的提供有质量有保证的助人服务。所以不要跟求助者发展私人关系(加QQ、微信或线下见面等),联系方式也不要透露太多。 在我们热线接听中,用你真实的感情表达真实的感受和真实的关心。我们用“稳定的在线”来帮助来电者,而不是某一个人的热情,因为一个人的热情是支撑不起来一条热线,要我们大家齐心合力才可以! ·适当转介。助人工作的一条重要的伦理是,超出我们能力范围的事情,一定要稳妥的想办法做好转介。这就要求大家要有知识储备。 ·不传播不实消息。作为接线员,我们要明白自己的工作是陪伴他的情绪,做你应该做的工作。切记不需要去替他举报,更不需要去传播这个消息。 ·不要连续接听同一个来电者的来电。我们的热线的设置是不支持定向呼叫某一位接线员的。这是热线的一个特点,首先是不要和来电者保持一个稳固的关系。其次希望大家能够信任你的心理热线的同伴,他们可以把各自事情做得很好。 ·认知记录,反思,讨论不单纯追求接线量。要做记录和反思,多和同组的接线员讨论,尤其是比较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。记住,我们不追求接线量的多少。 ·关注自己和伙伴的情绪。在热线接听中保证质量,不追求速度。每个人要珍惜自己的情绪状态,要保护自己的情绪状态,要关心自己和周围的接线员的情绪状态,相互鼓励。 倾听最重要 热线接听过程 问候阶段 有很多来电者在接通电话后一下不知道怎么说了,这个时候需要鼓励一下来电者,用比较平稳的语气说:“电话已经接通了,能听见我讲话吗?”追问一句,然后等他的反馈。 在建立联系的时候,一方面,希望大家能把话说得长一些,来邀请求助者去讲他的事情。另一方面,要回归到工作重点,在寒暄上要适度,迅速的过渡到请他来讲他的事情。这是跟其他交流过程都不太一样的地方,也是热线援助的一个特点。 倾听阶段 倾听阶段非常重要,热线上要通过语言来表达。感到信息不够时,尽量使用开放式提问;需要确认的具体地方用封闭式提问。另外还要反馈来电者情绪上的异常,比如“你说你最近平静多了,可是在我听来您还是有些焦虑”。并且回应话语稍微比日常咨询多一点。 问题解决阶段
(二)澄清来电目的 (三)回到现实 间接建议 结束来电 储备知识 |